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出版刊物 > 《云南社会科学》C刊

《云南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

时间:2015/1/26 14:45:17|点击数:

  面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政协协商民主角色建构

  黄骏 广西民族大学

  摘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新政治理念的提出,意味着我们国家权力的运行必须由主要依赖自上而下的方式变为更加注重平行的以及各社会主体平等而充分参与的共治方式,这也对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政协必须进一步顺应这些要求进行角色建构,赋予其自身角色更丰富的内涵。

 

  复合社会治理中的多维联动机制

  夏德峰 郑州大学

  摘要: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形成政府有效治理和社会自治良性互动的多维格局,需要优化社会治理各构成要素的配置和运行机制。党的领导与公众参与的力量有机互动,政府规制同社会自治的合作互强,增能政府与赋权社会的机制互补,道德调节和法治保障的功能互联,是新时期优化和创新社会治理的主体结构、运行机制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政府社会管理,社会治理的现实需要。复合社会治理中的多维联动能够产生综合效应,增强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活力,提升社会治理的品质。

 

  论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

  杨立青 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

  摘要: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建设主体过于单一所带来的困境,在客观上要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发展,形成“多元互补共供”的治理结构。为此,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文化事业单位社会化改革,促进文化类社会组织发展壮大,实行供给与生产分开的执行机制,强化服务过程的监管。

 

  中国梦认同的意义、维度及路径

  陈晓杰 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中国梦认同也因此具有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自我认同三个维度。把对国家、民族和自我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是实现中国梦认同的必要之举,这就要求大力发展国民经济以增强中国梦的说服力,弘扬民族文化以增强中国梦的凝聚力,改善社会民生以增强中国梦的亲和力,健全监管机制以增强中国梦的约束力,拓展宣传渠道以增强中国梦的感召力。

 

  思想史视域中的话语表达与写作技艺

  马俊峰 西北师范大学

  摘要:从思想史角度出发,立足文本开显的意义,与阅读主体理解与把握的意义一致性问题,展开话语表达如何才能真正表达作者真实意图,以及如何才能洞察到文本真正所显现的真理所在,阐述把握文本写作技艺才是唯一路径,在哲学、科学、修辞学语境中论述表达与技艺的关系,从而凸显思想史对深化理解哲学与政治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文本解读:从排他性理由到开放性共识

  ——马克思主义文论“正统”观念解析

  李立 陕西师范大学

  摘要:从文本学角度审视,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正统”观念,其实质是以文本对象的自足性、解读方式的规范性、解读成果的科学性等合法性理由,力图实现对马克思文本解读权威性的自我认同与建构。从历史上看,这种经典解读的权威建构有其积极一面,但也因其偏执于“嫡庶之争”、“夷夏之辩”的排他倾向,时常使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陷入孤蔽境地。鉴于此,有必要将马克思文本解读的合法性依据从排他性理由复归为开放性共识,由此冲破经典解读中的非历史企图,实现对马克思主义文论“正统”观念的纠偏与重塑。

 

  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分析理性之殇

  张万强 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逻辑精神和实证精神所代表的分析理性,与辩证法所代表的辩证理性,是探索真理的两种不同的理性思维。与分析理性相关的是逻辑精神的精确性,与辩证理性相关的则是思维的整体性。哲学的发展需要借鉴科学的精确性和严格性,辩证理性与分析理性应成为一种互益的关系,辩证理性需要分析理性的监督。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所表现出来的辩证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主流。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辩证理性成分远超过分析理性,这意味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不单要注意传承辩证理性的精神品格,更需要借鉴学习分析理性的精神气质。

 

  从异化消费到河流生态危机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消费视域分析

  李映红 河海大学

  摘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指出“过度生产”和“异化消费”是造成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直接根源,生态系统的有限性和人们追求无限增长之间的矛盾形成的“期望破灭的辩证法”必然引起社会变革。当前河流生态问题的产生,与生产关系的扩张和人们对河流的过度消费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提出建立一种积极稳态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重视河流的价值基础地位,实现制度和生态道德价值观的双重变革。对河流消费行为进行生态约束、引领和规范,并实行适度的消费方式。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及建设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对于我们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为现代社会河流生态危机的解决提供了理论依据。

 

  技术现代性批判及其思考

  ——基于技术女性主义视角的研究

  孙越 江南大学

  蔡榆芳 云南省社科院

  摘要:技术女性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理论的一个流派,她从技术的视角批判了现代技术中的二元逻辑、道德缺位和理性至上原则,认为这些原则体现了现代技术的现代性。技术女性主义关于技术现代性的批判对女性主义理论和技术理论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她对环境正义和社会正义的同时关注有机地将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联系在了一起。但是,技术女性主义对社会经济关注度的缺乏使得其技术解放思想仍带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

 

  网络团购给税收监管带来的挑战与应对之策

  陈兵 程前 吉林大学

  摘要:网络团购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已成为广大消费者日常主要的一种生活消费方式,但它也引发了诸多法律问题,其中税收监管问题尤为值得关注。通过对网络团购交易中涉税监管现状的考察就会发现,网络团购存在交易凭证缺失、课税对象不明、价款收付失当等直接影响税基核算的问题。究其原因,没有准确把握网络团购交易各类主体即消费者、实体商家、团购网站、支付平台和税务主管部门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当前网络团购交易税收监管难以有效进行的症结所在。对此,应从传统的“以票控税”这一基本税收制度入手,结合“信息管税”理念改进网络团购交易税收监管,明确网络团购交易税收征管的正当性、课税主体的确定性、征税管辖权的唯一性。

 

  运用金融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的几个问题

  吕伟 李淑敏? 陈丽花 南京大学

  摘要:金融衍生品已经成为当今资本市场中十分重要的金融工具,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金融衍生品(以下简称金衍品)以降低风险。但金衍品的运用有利有弊,很多案例表明,在实务界运用金衍品未能降低风险,反而带来了不利后果。从使用金衍品的动因、经济后果以及金衍品的计量三个方面对当前金衍品运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有助于我国金衍品的运用和研究。在我国环境下,金衍品是否能扬长避短发挥其作用取决于人才、监管制度等环境因素,仅仅照搬国外产品和经验可能会适得其反,放大制度与市场风险。

 

  论长江上游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基于生态文明的视角

  王林梅 邓玲 四川大学

  摘要:长江上游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产业发展层次低,并受脆弱生态环境的制约,面临着严峻的“环发”矛盾。在反贫困背景下,坚持生态文明理念,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立足现有的经济发展阶段,遵循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比较优势,达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实施与生态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推进生态产品的市场化,形成环境保护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经济过度增长、生态失衡与“增长主义”的根源

  李济广 江苏理工学院

  摘要:过度追求经济增长的倾向即“增长主义”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思想认识根源、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和具体的体制机制原因。增长主义者在实践中没有很好地贯彻实施正确的发展战略和路线,并且对增长主义的各种副作用和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制定增长战略时没有把生态状况作为约束条件,过高估计高增长的必要性,错误认识宏观调控的作用,对市场机制的自利动力抑制不足。地方领导干部追求经济增长动力超强,不仅仅是基于晋升、保职和增加财政收入等动机,还有腐败诱惑力大的因素,非民主的经济决策机制是增长主义的关键性机制原因。

 

  金融理财产品在农村地区推广的路径

  刘家悦 中南民族大学

  摘要:随着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和支农、强农、惠农政策的相继落实,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民在理财方面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在这种背景下,在农村推广金融理财产品,拓展其农村市场就具有重要意义。在农村地区推广金融理财产品的具体路径是,引导农民解放思想,加强金融理财产品的宣传力度;紧贴农民需求,设计适合农民的金融理财产品;改善产品服务,提升金融理财产品的信息透明度;整合创新产品,拓宽金融理财产品的适用范围;强化市场监管,防范金融理财产品的潜在风险。

 

  产能过剩下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的调整

  富元斋 山东科技大学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以来,在深入改革、扩大开放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步入高速增长阶段,但投资过度导致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中小企业既是过剩产能尤其是落后产能的主要制造者,也因无法有效应对产能过剩下的市场危机而极易陷于经营困境。因此,政府应当创新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增强中小企业防控和应对产能过剩的能力。

 

  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及对策

  宗佶 云南财经大学

  摘要:存款利率市场化是利率市场化改革最为关键的一环。从现阶段我国存款利率市场化面临的有利条件和约束条件来看,要完成存款利率市场化,在执行路径上可以按照“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长期限定期存款利率上限放开→短期限定期存款利率上限放开→活期存款利率放开”的顺序展开,在政策配套上应该尽快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在影响监控上应兼顾宏观经济运行、货币政策转型和系统性风险防范。

 

  健康旅游研究对象探析

  薛群慧 蔡碧凡 包亚芳 浙江农林大学

  摘要:健康旅游顺应了人类追求健康的潮流,拓展了旅游方式,丰富了旅游的内涵,是未来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目前学术界对健康旅游研究对象的边界并不是很清晰,因此有必要构建健康旅游研究对象体系;界定健康旅游者,从年龄、消费层次、旅游目的三个层面划分健康旅游者类型;分析健康旅游吸引物;划分健康旅游产品的类型。

  记忆论:民俗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邵卉芳 西藏民族学院

  摘要:通过对社会记忆的深层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过去对于现在和未来的重要意义,因此,记忆研究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民俗学的个人生活史、民俗志研究及战争与灾害记忆的研究都离不开记忆论,记忆论是民俗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研究中需要注意记忆的选择性、记忆建构身份的特性、记忆的对峙性以及个人记忆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尽管记忆研究这一跨学科研究的发展不够完善,但民俗学需要直面记忆研究的难题,建立和完善属于本学科的记忆研究理论体系,不可忽视理论和实证任一层面。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政策“群体性”的缺失

  杨征 中南民族大学

  摘要:现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政策,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质是保护“代表性个体传承人”的政策,重点突出“传承人个体”而缺乏对“传承人群体”的关注。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具有的“群体性”特征,应采取如下措施加强保护:加强基础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提高政策的科学化水平;扩大“代表性传承人” 的内涵,使其既包括“传承人个体”,也包括“传承人群体”,并在政策表达上予以确定;从观念认识和政策表达上提高对“一般性传承人”的认同和重视程度;消除“代表性传承人”的“独占”地位,打破“政策垄断”;设置适合的考核评估标准,督促“代表性传承人”在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参与者等方面有所作为,积极营造“群体传承”的氛围。

 

  从正义角度看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合理性及政策调整

  李京桦 中央民族大学

  摘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现实和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引起部分学者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质疑。从正义的角度来研究和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社会冲突的根源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正当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关正义的学派有先验制度主义和着眼于现实比较的学派,从这两派的理论来分析,可以认识到民族区域自治的危机实际是在现实中的实施危机。从而应该从正义的角度寻找政策调整的途径,主要包括用公共讨论的理智保障民族自治地区最终实现结果的公正、保障少数民族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培养各民族之间宽容的价值观等内容。

 

  本土与外来宗教思想的融合

  ——云南丽江纳西族巫师桑尼所用的一幅卷轴画考释

  杨福泉 云南省社科院

  摘要:著名美国纳西族研究学者洛克收集到一幅纳西族桑尼巫师在举行巫术仪式时所用的卷轴画表明,桑尼巫师不同于东巴的神祇信仰,他们的神灵观念中具有较突出的本土特点。此外,纳西族本土神祇和外来神祇在纳西巫师神灵观念中的整合现象,从这幅画中所反映的集桑尼主要守护神、东巴教神祇和祖师、东巴教中的“风鬼”、占卜女神、以及与古羌人有关的姜子牙、道教城隍神等于一体的特点中较明显地凸显出来,即诸种宗教观念在纳西族民间巫师信仰中得以整合、外来宗教对于纳西族本土宗教影响较大。

 

  傣族村社政治关系的变迁

  ——以云南省孟连县和双江县为例

  周俊华 刀丽凤 云南大学

  摘要:傣族社会在宋代就构建起自成一体的严密的政治统治系统,土司制度下,傣族村社形成了纵向环环紧扣职能明晰的、横向三角式的政治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新的政治体制使傣族村社政治关系发生转型,至人民公社化时期,国家权力全面渗入傣族村社,严重削弱了村社自身的活力,致使村社政治关系朝单向度畸形化发展。村民自治的实施,重构了傣族村社政治关系,使之朝多维度复杂化发展,表现出微观性、隐蔽性和内卷化等特征。

 

  德昂族龙文化的变迁

  陈瑞琪 云南大学

  摘要:从德昂语对传统文化中龙的称呼以及传统社区雕塑、绘画中龙的形状看,德昂族传统上所崇拜的龙是介于蛇与龙之间的一种图腾,并且分别以食人恶魔和人类祖先两种截然相反的恶与善形象出现在不同村寨的民间故事中。但是近年来,德昂族的龙图腾统一以至高无上的先祖的形象出现在村寨的每一个角落。德昂族的龙文化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探究其中的原因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国际法语境中国家人格否认制度的理论构建

  刘学文 南开大学

  摘要:法律人格者仅存于其权利义务中,国家在国际法之权利义务承担方面与私人之权利义务承担相并无二致,因此其法律人格也便与私人人格并无不同。国家人格否认制度,即代表、支持或以国家名义行事之个人因滥用统治权力突破必要限度,对他国主权或国际共同利益造成损害进而构成国际犯罪,国际法责令该个人行为者连带承担国际法律责任,以实现国际公平与正义的制度。国家人格否认制度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它是个人刑事责任原则在国际法中的法律实现方式,具有利益衡平性,并通过个案来实现。国家人格否认制度的理论模型从根本上证成了“个人国际法有限主体”理论的正当性。

 

  美国私人非法获取证据之证据能力研究

  ——以美国法为基础的考察

  李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摘要: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随着当事人人权保障意识的提升,以及举证能力的增强,私人非法获取证据的情形呈现出逐渐上升趋势。这些非法获取的证据能否被法庭采纳,就成为庭审的关键。美国立法规定了“私人取证的认同模式”,其立法的价值理念对于完善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保障相关当事人及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具有启示意义。

 

  我国垄断致损赔偿责任制度的完善

  杨蓉 湖南大学

  摘要:我国反垄断领域的立法及司法实践均存在着“对垄断致损赔偿责任规定过于原则的不足且赔偿数额主要以填补损害为主”的问题。这一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反垄断民事诉讼在我国的发展。因此,学习国外垄断致损赔偿责任实践的有益成分,完善我国垄断致损赔偿责任制度中有关“损害计算方式、损害计算标准及赔偿力度”的规则,是促进我国反垄断司法实践不断前进的有效途径。

 

  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法律机制完善

  曹务坤 辛纪元 吴大华 云南大学

  摘要:通过研究发现,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扶贫存在不少问题。在依法治国的语境下,应该检讨和反思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扶贫法律机制的缺陷,应该调整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扶贫法律机制的理念,应该完善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民事主体法律制度、财产法律制度、金融法律制度等法律制度。

 

  论《庄子》与早期禅宗演变理路上的契合性

  周黄琴 肇庆学院

  摘要:禅宗虽为佛教宗派,但其不仅在内容上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且在发展理路上亦与《庄子》思想存在着惊人的契合性,即通过不断的祛魅化、反智主义之方式来破除人为后天所建构的东西,从而把解脱之路还原与落实到现世的日常生活之中。这种契合无疑既有佛教内部自身发展之需要,亦有外在机缘之巧合,同时还有人为地对《庄子》思想的吸取与承继。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基督教神职人员身份认同初探

  徐敏 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

  摘要:神职人员群体是理解和分析基督教信仰实践的关键,其思想和活动很大程度上体现甚至决定了基督教在中国边疆少数民族社区的发展状况。神职人员的身份认同在经历了一个宗教内在化的过程之后,仍然离不开地方社会的处境化影响。尽管宗教身份是神职人员多重身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民族地区他们社会身份的获得以及社会服务的开展还需兼顾地缘、族群、文化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

 

  特大城市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研究

  ——基于整体性治理的维度

  范逢春 四川大学

  摘要:整体性治理基于公民需要确立治理目标,立足于宪法、法律、管理层次实施治理整合并建立制度化框架,以信息收集与数据共享的信息系统作为技术支撑与实现工具,深切契合了特大城市社会治理的核心诉求。目前,特大城市社会治理面临着结构激变、怠于应变等困难,应在确立治理目标基础上,重塑整体性治理理念,整合协同治理主体,在“逆碎片化”的关键活动中创新特大城市社会治理的表达、决策、筹资、生产、评估和问责机制设计。

 

  中国民族史学史刍议

  史金波 中国社会科学院

  摘要:中国民族史学史是研究中国民族史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各时期特点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史学成果的社会影响的学问。中国民族史学的特点是:其发展与历史上各民族的发展、所处地位相契合,与民族实力的消长、政权的存废相关联;从民族史观角度看,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学养对历史会有多种多样的观点;资料十分丰富,但也十分分散;用少数民族文字记载民族历史资料。研究中国民族史学史可以更准确地认识、总结中国民族史研究,从而更有力地促进和发展中国民族史研究,为繁荣中国史学、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团结做出积极贡献。

 

  古代中国的排水:历史智慧与经验

  郑晓云 云南省社科院

  摘要:中国的排水系统有着悠久的历史,广泛存在于城市与农村。古代排水系统主要用于防洪、治河、灌溉、城市供水、废水处理和暴雨排水等,这些排水系统曾被纳入城市建设的早期规划并与城市发展同步进行。直到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城市化以前,中国的大多数城市都具备包括排水在内的传统水系统。在当前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不完善的排水系统导致了诸如暴雨洪涝和水污染等越来越多的问题。这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在城市扩张过程中的排水系统问题,提示我们需要向历史学习借鉴,寻求应对办法。

 

  宋代民间借贷的特点与积极作用

  杨瑞璟 云南大学

  摘要:宋代为民间借贷较快发展的时期,其特点表现为借贷类型多、经营主体多元化、政府对高利贷的干预程度较强。宋代民间借贷活动的正面影响及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有效维持了宋代乡村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维护了宋代乡村社会的稳定,是宋代社会矛盾的缓冲剂。

 

  由唐入宋石鼓诗之流变

  李娟 南京大学

  摘要:石鼓自唐初出土后,日渐受到学者与文人的重视,历代皆有咏石鼓之佳作。伴随宋代金石学的兴起,由唐入宋,石鼓诗在内容取向上发生着变化,主要表现为学术性的深化,情感性、史鉴性、哲理性的依次显现。与之相伴,内容取向的转变也带动着结构模式的变化及审美风格的转向,韩愈《石鼓歌》一贯而下的气势日渐被宋代石鼓诗平易、宛转、整饬的风格所消融。而石鼓诗的流变也大致代表着金石学兴起背景下金石赏鉴诗的流变,并具有重要的诗歌史意义。

 

  从文体到文本:寓言观念的变迁及当代形态

  李元乔 南开大学

  摘要:寓言从古希腊发展至今,经历了多种形态。黑格尔、本雅明和詹姆逊分属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现代时期和后现代时期三个不同的时间段,他们对于寓言有着不同的评价。他们对于寓言的理解,既具有个人的独特性,又具有时代的代表性,这源于他们不同的美学观、对隐喻和社会关系的不同理解及不同的时代观念。

 

  解读文化认同的和谐意蕴

  余晓慧 西南林业大学

  王国爱 云南省社科院

  摘要:在这个多元文化交流的时代,文化认同以其自身独特的方式继承创新文化传统,促进和谐交往,铸就爱国情怀,鼓舞人们为实现一个更自由、和谐、本真的社会而努力。

来源/作者:期刊部 责任编辑: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