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究 > 出版刊物 > 《云南社会科学》C刊

《云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一期目录及摘要

时间:2011/4/1 10:15:00|点击数:

中西方冲突管理的应急式与常规化
韦长伟
(南开大学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天津 300071)
  摘要:当前中西方社会虽然同样面临着冲突多发的难题,却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应对思路和管理模式。西方社会的冲突管理较为明显地体现了一种常规化模式,充分发挥了社会组织的协同治理作用,提供多种常态化的表达选择,严格依赖制度和程序管理冲突。而中国的冲突管理则更多体现了一种应急式的思路,重救轻防、摆平理顺、被动反应、严防死守等倾向暴露出冲突管理中存在低效和无效的困境。突破现实困境的路径在于通过制度和程序的有效建构和完善实现常规化的冲突管理。
 
公民意识的形成规律论析
冯留建
(北京师范大学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北京 100875)
  摘要:公民意识是指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是公民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依据,以自身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一种心理感受与理性认识。公民意识的觉醒是一个国家走向文明和现代化的标志之一。研究公民意识的形成特征、分析公民意识的形成规律,对于培育公民意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党建维度衡量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标准论析
陈位志
(广东工业大学 政法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90)
  摘要:党的建设科学化为中共加强自身建设提供了全新目标。要检验和衡量党的建设是否科学,既要着眼于历史和实践,更要着眼于党的指导理论、制度建设、工作方法的科学性。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将这三大衡量标准具体化,使之成为党建工作的标尺。
 
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国家民主与社会民主的关系辨析及发展走向
任中平
(西华师范大学 政治学研究所, 四川 南充 637002)
  摘要: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两大领域,而国家民主和社会民主又是我国人民民主领域的两大层次。在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中,党内民主是先导,人民民主是主体;而在国家民主和社会民主的关系中,社会民主是基础,国家民主是关键。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经验表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路径是党内民主示范和带动人民民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考虑选择两条切实可行的具体路径:一是充分发挥人大的制度平台作用,实现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内外互动;二是尽快启动县级政改进程,促进国家民主和社会民主的上下联动。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有力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层次性及其把握
石书臣,徐 峰
(上海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 200234)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它在概念内涵方面有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层次;在要素结构方面有普遍价值、核心价值、兼容价值等层次;在基本内容方面包括灵魂、主题、精髓、基础等层次。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层次性,应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要求,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统一的建设原则,切实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中国现代化建设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李宝艳
(福建农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2)
摘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本质体现的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是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逐渐形成并得到公众认同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是中国现代化稳定发展的思想基础,是中国和平崛起的精神支撑,为中国市场经济建设提供道德约束;主流意识形态必须科学反映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规律,密切关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现实问题,积极整合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思潮,正确调整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利益分配,才能不断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同,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极的能动作用。
 
越南的政治体制改革与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创新
黄 骏, 鲍 婧
(广西民族大学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6)
摘要:越南的政治体制改革有其特定的现实动因,其运作也有鲜明特色。认真研究越南的政治体制改革和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创新问题,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把握越南今后改革的走向,正确认识中越两国在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进程中的政治体制改革应如何从本国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既有效而又富有本国特色的路子。
 
民族文化与干热河谷灾变的关联性
杨庭硕, 伍孝成
(吉首大学 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 湖南 吉首 416000)
  摘要:干热河谷是我国西南地区一种习见的自然景观,以前对干热河谷灾变的研究主要是由自然科学工作者去完成,他们认为其灾变主要是自然因素造成的结果。根据相关资料和民族学田野调查,干热河谷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在历史上其实早已存在,而且今后还将继续存在。但干热河谷分布面积向高海拔坡面蔓延和扩大,展拓到海拔1000m乃至以上高度,自然原因则退居到次要地位;而且民族文化因受到周边社会环境扰动后,被迫采用了不适当的资源利用方式,才是干热河谷分布面扩大化的关键原因。
 
国家安全场域中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政权建设探析
马洪伟
(中南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摘要:特殊的地理位置、民族分布、宗教状况以及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使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政权的作用突出、任务繁重,同时自身的建设又非常薄弱,出现责任与能力的矛盾。需要从理论层面对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政权建设的基础性、特殊性和发展性进行审视,从实践层面采取特别的政策措施进行强化建设,保障新形势下的国家安全。
 
边疆民族自治地区危机管理能力建设研究
——以云南省德宏州为例
张金鹏, 张  
1.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昆明650031; 2. 中国人民大学 社会与人口学院, 北京 100872)
摘要:边疆民族社会在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管理实践中,实现村民自治的制度创新,从根本上为应对危机提供了制度保证;创建多中心社会组织网络结构,为乡村民族社会高效率的社会动员、社会控制和危机应对提供了组织保障;重构“精神家园”,促进了危机应对观念的更新,并为应对危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三者的有机结合标志着边疆民族社会危机应对管理体系的形成。
 
论云南散居民族的权益保障问题
  
(腾博tengbo9885官网 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 , 云南 昆明 650034)
摘要: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云南散居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社会事业滞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体制的转变,原有一些保障散居民族权益的政策措施逐渐失效或难以落实,决定了需要不断加强其权益保障。健全散居民族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体系、保持扶持政策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加大政策法规的执行、监督力度和相应的宣传、倡导和理论研究,才能为散居民族创造平等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影视人类学与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
王清华
(腾博tengbo9885官网 民族学研究所, 云南 昆明 650034)
  摘要: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十分丰富,也就意味着具有丰富的影视人类学资料,近年来云南的影视人类学也得到长足的发展。由于影视人类学具有影像存史、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作用,民族文化强省的建设也需要影视人类学的大力发展,二者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云南民族调查照片资料数据库建设概述
毕先弟
(腾博tengbo9885官网 图书馆, 云南 昆明 650043)
  摘要: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开展的前所未有、规模宏大的少数民族语言、社会历史调查中,拍摄了大量反映当时各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状况的图片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批图片资料的存在形式和传播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人们对信息获取的需求,因此,腾博tengbo9885官网及时对这批照片资料进行数字化典藏并建立全文数据库,让致力于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学人共享调查成果,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论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异同及整合
韩宝华, 李 光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湖北 武汉430072
摘要: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作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都是人类反思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矛盾的结果。我国在现阶段单独推行循环经济或低碳经济都存在无法突破的困境,实现两者的系统整合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难题。通过从发展背景、目标、推动力、运行环境及实现途径系统地考察两者的异同,厘清两者的辩证关系,有效整合两者的异同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思路对策,实现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低碳化发展,无疑是走出循环经济或低碳经济单行推进困境的可行路径。
 
  
  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因素分析
  李 颖
  (上海财经大学   财经研究所, 上海 200433)
    摘要: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需要制度来化解不断积累的风险,保持产业集群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于建立起一套适合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的制度环境,正式制度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起规制、引导作用。政府作为正式制度创新的供给者,应建立对产业集群形成条件进行识别判断的制度机制,在提供集群发展所需的公共服务方面进行灵活有效的制度创新,将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与产业政策结合起来考虑,在产业集群内部创新系统建设方面有所作为。
  
  企业压力管理过程模型构建研究
  朱少英, 凌文辁,   陆俊丞
  (1. 暨南大学 管理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32;
  2. 广西大学 商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4)
    摘要:企业压力管理过程模型将压力管理划分为预防、预警、反应、处理、善后5个阶段。体系化模块化的压力管理过程模型可以实现企业压力管理从无序到有序的提升和从零散、随意到系统、规范的转变,将压力管理的组织和个人策略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企业压力管理实现动态循环提升,进而实现质量的飞跃。
  
  云南省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宣 宜
  (腾博tengbo9885官网 经济研究所, 云南 昆明 650034)
    摘要:中国能源消耗量巨大,现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耗国。云南省由于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特点,能源消耗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实证分析结果显示, 云南省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之间存在着一种共同的长期趋势, 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
 
  云南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分析
  李东红
  (云南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31)
    摘要:企业成长不仅是规模的扩大、市场份额的增加,而且还伴随着资产管理效率的提高、组织结构的优化、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等体质特征。成长性是企业发展潜力、经营绩效的综合反映,难以用单一指标对其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主成分因子分析法用互不相关的少量综合指标概括和衡量企业的成长性,既能解决成长多指标间信息的重复性问题,又能通过各综合因子的经济涵义比较企业间成长的差异。
 
  贫困生完成高等教育的经济学分析
  欧定余, 许家惠
  (湘潭大学 商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5)
    摘要:从经济学角度用成本收益法分析贫困生完成高等教育的成本和收益,可以发现贫困生完成高等教育不仅具有与非贫困生相同的个人收益,而且还具有极大的社会收益,总收益远远大于总成本,具有典型的外部经济性。
 
 
  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及镜鉴
 
  沈伟基, 张文斌
  (中国人民大学 财政金融学院, 北京 100872)
    摘要:发生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采取了富有争议的政策措施,实施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了金融改革。这些措施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了较大影响。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金融危机中很难独善其身,应借鉴美国的做法,进一步提高我国宏观调控水平。
  
  现实历史的敞开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科学
 
  刘雄伟
  (吉林大学 哲学社会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摘要: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得历史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马克思立足于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批判,从人类的物质生产生活活动出发,开启和澄明了人类真实的历史。现实历史的敞开使得对它的真实批判成为可能。在对现实历史的敞开和批判中,马克思“发现了新世界”。历史唯物主义虽为“理论”,却有着深刻的实践自觉,它自觉于对旧世界(现实历史)的敞开和批判中实现对人类历史未来的指向性引导。
  
  历史哲学语言学转向与历史唯物主义:挑战与回应
  冯燕芳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院, 北京 100872)
    摘要:海登·怀特主导了历史哲学语言学转向,其实质是把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嫁接到历史哲学中,历史的客观性、规律性因而大受损伤。在语言学转向这一视域下,马克思首先对历史进行了诗性预构,之后又进行情节化解释、形式论证式解释和意识形态蕴含式解释。在语言学转向的冲击和挑战下,就需要重释并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审美价值属性的实践维度
  黄卫星
  (清华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北京 100086)
    摘要:审美价值是审美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实践美学探究审美价值的属性时,更为强调它的实践维度,不论是审美价值主客体统一性的属性,还是审美价值主客观统一性的属性,都不能缺失实践这一具有本体意义的重要维度。审美价值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对象性关系中形成的,在审美过程中,人只有通过对感性对象的实践,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才能产生美感,美只能在实践中才能完成,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构造美。
  
  透视两种马克思主义的实质
  马俊峰
  (西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包括批判马克思主义和科学马克思主义,它们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和偏离,影响了西方“马克思学”,而“马克思学”进一步肢解或解构了马克思主义。在这个意义上,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学”之间存在着内在一致性,这是值得关注的。
 
  经典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问题研究
  赵学珍
  (天津外国语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部, 天津 300204)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既是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又是经典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推者。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背景下,回顾经典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对象、路径、对策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感性活动”理论的现象学解读
  杜 刚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院, 北京 100872)
    摘要:马克思“感性活动”理论是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胡塞尔现象学的观点,主张“回到事物本身”,反对一切现成的、概念化的思维模式。这就为重新解读马克思“感性活动”理论提供了新契机和新方法。与胡塞尔一样,马克思的人的“感性活动”是对康德式“认识如何可能”的一种回应,只不过它是以一种隐而不显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
  蔡 毅
  (腾博tengbo9885官网 哲学研究所, 云南 昆明 650034)
    摘要:当今中国正经历着从封闭社会变为开放社会,从政治社会变为商业社会,从阶级斗争转变为经济建设,从一穷二白变为小康的巨变,然而,在所有这一切变化之中,价值观的变迁才是主宰,它从人们心灵深处决定和影响着人们的目标追求、进取方向与好恶趋向,决定着历史与未来的进程。因此,研究价值问题,可以透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运动,可以观察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经济科技的发展,可以理解旧秩序的瓦解和新秩序的诞生。
  
  文章分类学与当代文学资源建构意义下的“史传传统”
  毕文君
  (东华理工大学 中文系, 江西 抚州 344000)
    摘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描述了史传“作为古代历史散文总称及史学理论归纳”的观点并由此产生了传统文章分类学下小说文体的分类问题;而刘知几《史通·叙事》的“四体说”阐述了史传作为“文章叙事模式和由此显露的叙事诗学”,对史传所含“春秋笔法”的叙事规定则完成了文章分类学意义下对“史传传统”的最终指认,它们共同奠定了中国小说与史传传统间的文章学渊源关系,并为当代文学中的小说文体研究提供了文学资源的逆向回溯可能。
  
  鲁迅“希望论”中的中道思想
  杨红军
  (肇庆学院 文学院, 广东 肇庆 526061)
    摘要:借“希望”这个话题,鲁迅提出两个无所谓:“有”无所谓,“无”也无所谓;前者谈认识论,后者说实践论。从沈雁冰开始以来的接受史一直都在关注实践论,而闪耀着智慧光芒的认识论却很少引起读者的注意。两个“无所谓”可以帮助国民破除对“希望”和“绝望”的执著,然后开启真如智慧,准确把握现实,判断正误。
  
 
  论北魏宗室阶层的法律特权
  刘 军
  (吉林大学 古籍研究所, 吉林 长春 130012)
    摘要:北魏制定《议亲律》,赋予宗室阶层充分的法律特权,使其在审判程序、议罪范围和量刑标准方面备受优待。议亲的范围应是道武以来诸帝的有服宗亲,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也包括出服疏宗。国家在处理相关法律纠纷时,通常采取偏袒宗室的原则。宗室阶层的法律特权,是其政治及社会地位的真实反映。
  
  魏晋南北朝家妓述论
  王仁磊
  (河南师范大学 图书馆, 河南 新乡 453007)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庭蓄妓之风盛行。家妓或来源于官妓,或来自于其他家庭,也有的来自民间、其他政权或少数民族地区。家妓的命运与归宿一般比较悲惨,由于各种原因,她们或转入他家,或转为官妓,也有出家为尼,甚至为主而死。家妓的社会地位低下,属于贱民阶层,然而她们尚有与外界社会接触的机会。家妓以声色来讨家主的欢心,有些还生有子女,她们要完全听从主人的安排与处置。家庭蓄妓之风对当时的家庭与社会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长者与宋朝地方社会
  杜芝明, 张 文
  (西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重庆 400715)
    摘要:长者是中国古代社会对年长、有德、有识者的称谓。至宋朝,长者代替秦汉的父老成了民间权威的代表。与秦汉父老不同,宋代长者的年龄要求降低,人们更关注其对地方社会的责任感。因此,宋朝地方社会的真正权威是长者。综合而言,宋朝长者在地方救济、公益事业、地方教化、乡村裁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取得了对地方社会的支配权。
  
  雅俗相隔:《南华真经》注疏群体音乐美学思想探析
  李雄燕,   李西建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2
    摘要:成玄英、陈景元、陆西星、程以宁等人都对《南华真经》进行过疏解。尽管他们所处时代相异、人生经历不同,但他们都承继了《庄子》雅俗相隔的美学主张,崇尚高雅,鄙夷流俗,在音乐美学趣味上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成玄英等人雅俗相对的音乐美学主张,与道乐、音乐以及雅俗这对美学范畴的发展进程不相吻合。原因在于作为阐释者,他们既要忠实于《庄子》文本,但其身份也制约了他们的视野。

来源/作者: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