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动态讯息 > 社科视窗

传承创新黄河文化 携手引燃区域发展——中国·长垣

时间:2018/5/11 14:56:49|点击数:

  

  4月24日至25日,中国·长垣黄河文化博物馆(筹建)研讨会在河南省长垣县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名知名专家、文化学者围绕黄河文化博物馆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河南省长垣县历来与黄河相依共存,长垣县的兴衰与黄河有着莫大的关系,长垣县的迅速发展也彰显着长垣人民“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为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长垣人民生产和生活水平,2017年,长垣县成功申报“国家级黄河水利风景区”,在长垣河务局的倡导和长垣县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开始筹建黄河文化博物馆、黄河文化主题公园,即:“一馆一园”。

  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学者分别从水文化科普建设、文化自信与精神价值、黄河治乱与国运兴衰、博物馆建设的管理与借鉴、黄河文化的地方演绎、水文化遗产的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透彻的分析,为长垣县建设黄河文化博物馆献计献策,为充分挖掘黄河文化,发挥母亲河的综合效益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长垣县 秦保建:

  我代表长垣县四大班子和88万人民欢迎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莅临长垣参加长垣黄河文化博物馆(筹建)研讨会,同时也对各位领导和各位专家多年以来对长垣的发展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今天,我简单谈一谈个人对长垣和黄河关系的认识。我认为,长垣和黄河的关系可以说成是三部曲。

  一是长垣因黄河而生。长垣于秦朝时设长垣县,长垣的“垣”,就是因为防御水患而筑的城墙,称为垣,长垣因此而得名。历史上,不论河道如何变迁,是流向北、流向东,还是现在流向东北,黄河始终与长垣相依相伴。

  二是长垣因黄河而兴。长垣是黄河流域中与黄河最紧密联系的县,没有之一。黄河流经长垣56千米,滩区面积339平方千米,占据长垣全县面积的1/3还多;长垣黄河滩区耕地面积33.5万亩,占据长垣全县耕地面积也超过了1/3;长垣黄河滩区群众28万人,也基本接近了全县的1/3。曾经黄河的多年泛滥,十年九灾,造就了长垣人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开放包容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促使长垣人用一把锤子打出了一个起重产业,成就了长垣的“中国起重机械名城”;用一根棉签捻出了一个卫材产业,成就了长垣“中国卫生材料生产基地”;用一把刷子刷出了一个防腐产业,成就了长垣的“中国防腐蚀之都”;用一把勺子炒出了一个烹饪产业,成就了长垣“中国第一个厨师之乡”和“中华美食名城”,更促使长垣成为全国的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因此说长垣因黄河而兴。

  三是新时代新使命,长垣要为黄河发声。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滩区的28万群众如何脱贫,怎么实现小康;乡村全面振兴,我们滩区339平方千米的农村如何振兴;文化自信,黄河儿女如何传承和创新黄河文化,这是我们新时代的新使命。今天,我们举办的黄河文化博物馆(筹建)研讨会,如果放在黄河的发展历史当中,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当中,应该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感谢各位专家能够莅临长垣参加本次研讨会,感谢大家对长垣的发展,对黄河文明的传承和创新,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所做的贡献。

  河南河务局 端木礼明:

  首先,长垣黄河文化博物馆应体现黄河治理的重要方略及治河文化,应有适当位置反映古代、近代、现代的治河历史,展示治河方略和文化。应展示大禹“因水之流”“疏川导滞”,分流入海的策略,“贾让治河三策”,潘季驯“束水攻沙”方案,李仪祉、张含英等针对黄河如何治理提出的系统治河主张等。另外,应反映自1946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治黄,先后提出“上拦下排、两岸分滞”控制洪水,“拦、排、放、调、挖”处理和利用泥沙,修建三门峡、小浪底以及陆浑、故县、河口村等控制工程,开辟了滞洪区,人民治黄70多年取得的成就,彻底扭转了历史上“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的险恶局面。

  其次,长垣黄河文化博物馆应与即将建设的黄河文明博物馆有所融合,有所区别。长垣黄河文化博物馆一方面吸收花园口黄河文明博物馆的理念,参考其规划思路;另一方面紧密联系黄河长垣段的特殊性——豆腐腰河段,这里历史上决口频繁,河道宽阔、河势多变,同时要兼顾周营国家水利风景区建设、天然文岩渠景观河道建设等,充分展示长垣黄河文化特色和魅力,打造崭新、开放的黄河文化博物馆。

  再次,长垣黄河文化博物馆应体现黄河文明的核心要义。黄河文明的核心在河洛文化圈内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树大根深的根文化,河洛地区成为文化寻根和姓氏寻根的圣地。二是大一统的思想根深蒂固,形成传统的民族基因,益于维护国家统一强大、反对分裂,这一优秀的传统现已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坚如磐石的凝聚力和灵魂。三是国都文化,黄河流域几千年的建都历史,形成具有极大影响的国都文化,长垣文化博物馆应对此有切实体现和展示。

  黄河文化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黄河文化是一种独有的区域性文明,长垣可以通过黄河水利风景区、文化博物馆等发展黄河文化产业,对治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治黄理念、治黄器具、抢险技术等进行必要的收集和展示,丰富文化建设的内容。

  腾博tengbo9885官网 郑晓云: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积极推动下,目前国际正在组建全球水博物馆网络,同时配套建设网站、教育、科研等机构,网站将成为第三阶段推进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的重要平台。网络建成后主要为研究高水平的水博物馆提供展览交流、人员交流培训、市场开拓、战略合作信息交流等服务。

  加入全球水博物馆网络将为长垣黄河文化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机会,一是获得全球水博物馆间合作的机会;二是获得共同开拓市场的机会;三是获得信息交流的机会;四是获得人员培训的机会;五是获得战略发展的指导;六是拥有使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标志的权利;七是有利于扩大国际影响、提高办馆水平。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积极争取把未来的长垣黄河文化博物馆建设成教科文组织全球水博物馆网络的成员单位,并为此而积极进行战略应对。一是以国际化的标准来制定博物馆发展的战略规划;二是建设中英文双语版的博物馆网站;三是进行对外交流合作外语人才储备;四是进行英语版的博物馆介绍文本准备;五是适时提出申请,加入全球博物馆网络。

  长垣黄河文化博物馆的定位需要认真思考,目前黄河流域相关的博物馆很多,如何突出长垣黄河文化博物馆的特色非常重要。一是要注意和现有的黄河相关主题博物馆的战略定位衔接,突出自己的特色。二是黄河文化博物馆应该把江河文明作为重点,揭示一条江河的自然特点和流域文明之间的关系。三是突出展示重点,突出黄河对于流域文明的塑造,揭示黄河对于流域历史文化构建发展起到的作用,展现黄河流域的文化现象、黄河文化对中华文明的重大影响等。

  对展馆建设主题提以下几点建议:展馆可以设立黄河自然地理变迁馆、黄河流域龙崇拜馆、黄河社会生活馆、民俗馆(节日、婚丧、饮食、居住等)、黄河流域农耕馆、黄河流域水利馆、黄河与中华文明馆、长垣地域历史文化馆等主题馆,做到主题鲜明生动、人无我有。

  河南省博物院 张文军:

  长垣黄河文化博物馆的筹建,首先,明确博物馆选址和定性问题。博物馆应该像《国宝档案》那样,从一个文物引申出一段历史,讲一个故事,让人们记住乡愁、记住过去;其次,把对黄河治理的科学技术成果在博物馆进行展示;再次,长垣黄河文化博物馆的建设,应与黄河沿岸其他博物馆区分开来,有自己的特色。

  对长垣黄河文化博物馆的筹建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博物馆的建设要和目前国内博物馆行业方面的有关规定契合,要建一个中型的、地方的、以黄河文化为主体的博物馆,与“一馆一园”内外结合。博物馆除了展示、收藏和科研主题之外,应该突出休闲意识,同时围绕留住乡愁的主题进行建设。二是抓紧时间收集文物。三是博物馆展示的知识性内容,要突出黄河的“豆腐腰”及对相关灾害的治理。四是可以借鉴CCTV4频道《国宝档案》的做法,用文献、文物展示一段历史。五是要依据博物馆本身功能的需求进行统筹规划,进而才能进行选址并规划细节。六是博物馆建设要突出精神层面的展示,展示长垣人民与天斗、与水斗、与地斗的精神,这种坚韧不拔和团结奋斗的精神值得提倡和鼓舞。七是考虑好博物馆建成后如何进行展示,应该多做调研,找到更好的方式和途径,诠释好黄河精神。

  水利部水利景区办 汤勇生:

  在建设博物馆启动之初,先要认清几个问题,以便从中找到做事的必要性、可行性,并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首先,水文化科普建设,要坚持自己的特色,不搞同质化。长垣黄河文化博物馆要紧紧围绕“长垣人·长垣城·长垣魂与黄河豆腐腰”之间的特殊关系,对“水斗人、人争水、人水和谐”三个阶段反映出来的长垣精神进行阐释,找到场馆的特色之本。要规避同质化,发挥长垣自身优势,拿出有创意的产品,奠定长垣黄河水利风景区长久发展的事业根基。

  其次,关于博物馆等场馆建设定位问题。首先是角色定位问题,认识清楚博物馆、文化馆、科普馆以及展览馆之间的细微差别,需要结合现有的禀赋条件和发展需要提前定位好。再就是选址定位问题,这要求我们因地制宜和注重规范,要尊重现有规划和空间布局,要遵守滩区防洪、生态保护等相关红线的严格界定,要兼顾场馆落地周边环境的相互协调和衔接。还有工作定位问题,这要求我们尊重专业和注重统筹,场馆建设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整个场馆的建设前、建设中、建设后等三个重要阶段的主要任务,都需要相应的专业机构去承担实施,而前后左右相互协调、统筹兼顾就是县政府等决策者和组织者的责任,需要系统思维。

  再次,提几点建议。一是注重参考与借鉴,要走出去看看,充分借鉴现有典型博物馆的成功建设和管理经验。二是注重规避相关风险,相关设施建设要充分考虑开发红线的问题。三是加快开展相关调查,对全国各地文化部门各种类型的博物场馆、长垣所在地及其附近区域相关博物馆、全水利行业的博物馆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清晰找到长垣黄河文化博物馆的特色定位和建设重点。四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诸如互联网+、移动终端展示、多维影像体验、VR等现代科技都应该予以适当结合和积极尝试,运用科技手段,酌情建立动态监测指挥管理系统,提升园区智能化管理水平。五是构建景区文化科普工作体系,以博物馆建设为契机,带动整个景区的水文化科普建设,包括制度建设、能力建设和设施建设,从而构建以博物馆为主体的水文化科普工作体系。六是建议做好人才储备,博物馆的文化活动开展需要一个持续的、相应素养的人才队伍作为保障。

  最后,寄托以下几点希望。一是希望通过建设特色鲜明的博物馆,带动景区整体文化品位提升,把长垣黄河国家水利风景区打造成为全国水利风景区水文化科普建设的典范景区。二是希望按照既定的规划设计要求,加快完善景区基础设施,把长垣黄河国家水利风景区打造成为引领全国水利风景区建设发展的精品景区。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牛建强:

  黄河文化包含的内容广泛而丰富,大致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3个层面。

  物质文化是指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如不同时段黄河的形态、流向;为防御黄河决溢、流徙而修筑的堤坝、埽闸;在堤坝工程兴修中所使用的各类器具;在治河过程时存留下的包含治河技术和理念丰富的历史文献等。

  制度文化是国家的制度设计。与治河相关的各种制度规定,如所设置的河道治理官员制度,像河东总河、治河同知等官员;河臣和河员关系的规定;堤防技术要求的成规;河道治理的中央财政投入和地方财政分担的制度约定等。

  精神文化的内容比较宽泛,只要是在黄河流域形成的观念、风俗等都可归入此类。它是沿黄地区百姓在长期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凝练和升华出的具有黄河流域特色的精神产物。

  长垣县黄河文化博物馆的建设应依照以上3方面进行,向公众充分展示长垣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治河的宝贵经验以及长垣县的黄河精神文化。

  黄河设计公司 刘生云:

  通过现场查看初步选定的位置,“一馆一园”中的主题公园紧靠周营控导工程,博物馆在天然文岩渠与主题公园之间。总的来讲,基本赞同馆址放在孟岗、卢岗一带,但馆是放在滩区还是放到大堤外,还需结合对防洪影响深入研究。具体来讲,园和馆的建设选址建议与滩区再造与生态治理结合起来,原因如下。

  长垣滩区面积广,东西长约40千米,滩区宽近10千米,目前滩内居住人口20多万人。滩区洪水风险高,20年一遇滩地淹没水深2~4米,特别是沿天然文岩渠一带滩区地势低,淹没水深大,滩区安全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发展滩区经济,首先要解决群众的防洪安全问题,近年来国家、河南省对滩区安全建设十分重视,作为扶贫项目,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了较大支持。在这样好的形势下,园与馆的建设与安全建设结合是非常值得考虑的。

  长垣滩区自然条件好,北有天然文岩渠,南有黄河,按照滩区再造与生态治理的思路,沿渠堤淤筑2000米宽的高台,防洪标准提高到50~100年一遇,结合二滩治理建设主题公园,同时在台上以乡为单位建设特色小镇,滩区居民搬迁其内,解决防洪安全问题。这样二级悬河得到治理,群众防洪安全也得以解决,通过博物馆和主题公园建设以及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滩区群众脱贫致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建议结合文化博物馆建设,把全县滩区作为一个整体,按照滩区再造与生态治理的思路,做一个大的生态治理规划,争取国家资金和政策支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实现多方共赢。

  另外,目前贯孟堤扩建工程尚在开展前期工作,从技术上讲,提高工程标准论证起来比较难,且倒灌区封闭后对下游防洪有一定影响,预计项目审查、批复可能会有一个过程。如果结合滩区安全建设,淤筑高台,改造滩区,可能对项目的促进会更有利。

  北京大学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柴宝亭:

  目前,河南省长垣县人民政府筹建“黄河文化博物馆”的核心问题有4点:一是建什么样的博物馆(博物馆的文化定位、目标客户群);二是怎么建(选址和建筑风格、布局、业态等);三是怎么运营(博物馆的馆藏问题和博物馆展览、展示、研究、交流、社教、休闲等职能的开展,尤其是可持续发展问题);四是运营机制问题(运营主体是谁)。

  建议如下:一是建构黄河文明博物馆的三级黄河文化展览体系。(郑州花园口)黄河文明博物院是龙头,是展示黄河全流域人文文化的博物院;黄河流域各县域黄河文化博物馆是龙身,展示黄河流域独特的地域历史文化内涵;黄河沿线,村级乡土文化博物馆是龙鳞,是展示美丽乡村历史文化、乡土民俗的村史博物馆。二是处理好长垣黄河文化博物馆与郑州黄河文明博物院的关系,长垣黄河文化博物馆应该是承上启下的县域黄河文化(人文)博物馆;三是在已经成功申报的黄河水利风景区的基础上,借助长垣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等),加强长垣县的历史文化资源创新发展研究和实践。梳理出长垣独一无二的黄河地域文化特点,通过整理、建设县、村两级博物馆的形式,将长垣乡土中的“黄河记忆”档案资料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黄河记忆”,整体提高长垣的文化品牌形象;四是建设乡土(村级)文化博物馆,推动农村文化旅游业发展;五是围绕河南省“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规划”,在农耕文明生产方式和农耕文明生活方式上,寻找长垣的地域文化特色。挖掘子路在春秋时期开挖的“文明渠”等水利工程和“三善”园、蘧伯故里、学堂岗、杜康坟等历史文化资源,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六是在黄河岸边,创新举办祭祀河伯活动,弘扬浓郁的黄河历史文化;七是大力弘扬长垣在黄河“豆腐腰”地理环境中养成的自强不息的社会性格,即:涅槃文化;八是找出长垣特有的文化内涵,用特有的文化内涵解决和避免黄河流域内黄河文化博物馆的“同质化”现象;九是向乡土要馆藏,向民俗要馆藏,向历史文献要馆藏;十是借鉴已有的黄河文化博物馆选址情况,建议长垣黄河文化博物馆,以及“一园一馆”的选址要靠近黄河,结合河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的“三滩”治理工程,最好在滩区建设独具黄泛区特色的“避水连台”式高台建筑;十一是在长垣黄河沿线景点内,建设房车营地,通过汽车旅游,吸引郑州、开封、新乡的目标游客到长垣旅游,发展长垣旅游产业;十二是结合落实中央《乡村振兴规划》,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高端民宿网络科技公司在长垣黄河博物馆附近建设“避水连台”高端民宿示范园,通过民宿营销网络、服务培训等方式培育乡村民宿产业,帮助黄河滩区百姓开展中、低端黄河“高台民宿”经营活动,探索通过滩区三级综合治理,用新建高台民宿置换滩区民居和土地,发展滩区景观农业,探索长垣黄河滩区“精准扶贫”新模式;十三是四大文明古国均是大河文明,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历史延续的国家,应该关注大河文明。通过举办大河人文国际电影节或展映活动,引进国际化注意力资源,开展长垣黄河文化的国内外特色宣传活动。

  陕西水利博物馆 张发民:

  结合陕西水利博物馆建设与管理实践,谈几点认识和建议。

  一是准确定位,突出特色,做好博物馆的策划和顶层设计。建博物馆的目的是要挖掘历史文化并使其得到传承与光大,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品位。长垣县的“垣”、黄河的“堤”,就是长垣的一张“名片”,是长垣文化、长垣县域黄河文化的最突出特色。长垣县建这个博物馆一定要突出“实”、突出长垣的特色,才不至于空洞无物。

  二是选准重点目标人群,有利于合理确定该博物馆的类型和属性。参观博物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点和侧重点。针对不同的受众(参观者),就会有不同的展陈方式和展示手段。确定重点目标人群,有利于突出我们这个博物馆的类型和属性,是科普类的、自然类的、科技类的或者是综合类的。

  三是做好博物馆选址,方便更多人士来馆参观和接受文化熏陶。在博物馆选址时,应综合考虑两点:一是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生活便利程度;二是普通群众到馆参观的便捷程度。至于博物馆是否与水利风景区结合,是否与发展旅游结合,可根据以上两点以及水利风景区相关管理规定酌情确定。

  四是加大文物史料的征集力度,真正成为“博物馆”。  博物馆之所以称之为“博物馆”,主要是要有丰富的文物史料,所以必须下功夫做好文物史料的征集工作。征集文物史料有多种途径和方法,如有偿收购、无偿捐赠、馆际交换、寄存托管以及文物复制品等。

  五是强化互动体验,寓教于乐。可尽量增加互动体验设施,使青少年朋友在亲自动手、参与的过程中自觉接受教育。互动体验吸引力强、教育效果也更好,寓教于乐。

  六是实体博物馆与数字博物馆同时推进。在策划“实体博物馆”,特别是实体馆建设的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数字博物馆”建设,以更好发挥博物馆的宣传教育职能,包括搞好博物馆网站、微信平台、手机APP等。

  七是落实好博物馆的机构、编制和经费保障。国营博物馆应是纯公益性的。要确定其适当的行政级别,落实好运行经费保障,这是吸引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因素,更是博物馆良性发展的必须。

  九三学社榆林市委员会 薛祺:

  我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工作实践,从水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角度,就筹建长垣黄河文化博物馆分享几点想法。

  水文化遗产是历史时期人类对水的利用认知所留下的文化遗存,它是以工程、文物、知识技术体系、水的宗教、文化活动等形态存在的。水文化遗产实际上就是水利行业博物馆的灵魂。长垣县筹建的黄河文化博物馆本身是文化实体,作为一个收藏、陈列、展览与研究的行业文化博物馆,与水文化遗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水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角度考虑,长垣文化博物馆在筹建伊始,应慎重思考承担四大功能以及树立两个发展理念,即:承担起水文化遗产的记忆、传承、教育和研究四个方面的功能,另外,树立起“博物馆+”跨界融合发展理念及主动纳入博物馆评估制度体系的创建理念。

  四大功能分别是:一是承担起水文化遗产的记忆功能。长垣黄河文化博物馆对水文化的记忆,主要是对长垣文化遗产的收藏和整理。包括长垣的先民们跟黄河做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历史见证物,水利遗址、水利建筑群等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忆。还有通过语言、表演艺术、水利实践、节庆活动、手工艺等流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水文化的另外一方面,就是对近现代具有代表性的水文化作品资料进行科学的收集和保护,注重考虑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并重的保护工作。二是扮演传承水文化载体的功能,体现在对水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两个方面。三是担当起水文化研究的学术功能。在开展水文化研究过程中,需要多个学科来积极配合协同作战,逐步将博物馆的研究成果系统化、理论化,培养一批专门的研究人才队伍。四是发挥好水文化传播的教育功能。在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可能引起更多的重视。

  两个理念:首先是树立通过“博物馆+”跨界融合发展的理念。打造“博物馆+旅游”,将长垣境内野趣横生的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黄生态涵养带等众多生态资源所形成的沿黄自然生态休闲旅游景观连接成旅游路线,为博物馆建设注入新的动力。打造“博物馆+文创”。鼓励博物馆与社会力量合作,依托藏品展览的元素,设计开发文创产品,提升综合效益。其次是做好专业的顶层设计,树立主动纳入博物馆评估制度体系的创建理念。请专业团队做好专业的顶层设计,对其将来的特色定位和可持续发展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随着级别的提升,对解决人员的编制、专业人员引进、业务知识水平等重大问题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水利部宣教中心 王红育:

  就长垣需要建一个怎样的黄河文化博物馆,又该怎样建设提几点建议。

  一是应立足黄河,解读文化。展示现当代黄河上中下游各地特色、民族风情、河流自然景观等。概化展示黄河的自然形态和历史变迁,讲述四大文明古国与河流的关系,立体呈现黄河文明在世界古老文明发端中的位置,黄河文明在中华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而展现黄河对中原文化的影响等。

  二是应根系长垣,彰显特色。长垣的人文历史、社会发展、经济建设、集体精神、风土人情,无不与黄河丝缕相连,长垣地方综合实力的进步,暗合了黄河精神内核,也代表了中原人的精神特性,长垣的特色文化、名人精英、历史贡献、经济成就、社会发展、民间风俗应在博物馆中长存。

  三是应展示水利,宣传水情。黄河文化博物馆应发挥新时代水利水情宣传教育重要窗口的作用,推动社会各界充分了解我国水情、广泛参与节水爱水、大力支持水利建设,力争被选为别具特色的国家水情教育基地。

  四是应顶层设计,突出底蕴。长垣黄河文化博物馆是一个文化展示场所,更应该是长垣县的地标建筑和文化符号,应突出文化底蕴、因地制宜和经济适用,因此顶层的设计理念就非常重要。

  五是应重视数字化保存与传播。博物馆本身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展示、研究、传承和保存文化,数字化让来之不易的资料、文物等得到妥善保管,建议建立数字博物馆,在更为广泛的空间、时间上传播长垣文化、黄河文化和中华文化。

  六是应提前征集整理馆藏资料文物。长垣县应该以政府的力量提前进行文物征集,建议尽快以政府名义发文,动员各行业和各级组织开展征集收集、鉴定保护工作。

  河南河务局 王渭泾:

  黄河是很有特色的河流,它有很多独特的现象和独特的规律,这是世界上其他河流少有的。黄河的特点一是含沙量高,二是冲刷下切严重,三是河道摆动幅度大。长垣黄河文化博物馆的建设,应该把这些特色展现出来。

  长垣由于处于黄河“豆腐腰”段,历史上屡受决口、改道的危害,也多次经历重大事件,重大历史事件及由此产生的遗址遗迹也属于文物。1855年铜瓦厢决口,黄河水决口后直冲长垣;1933年是黄河的大水大沙年,全河开口50多处,长垣开口33处。这些重大事件,会产生相应的遗迹。建设长垣黄河文化博物馆,应注意收集这些历史文物与遗迹,这是很好的历史见证。

  建设长垣黄河文化博物馆的同时,也需要宣传治河的理念,如对这样一个高含沙的河流怎样治理、过去几千年治河有什么经验和教训、以后应该怎样治理,这些规律性的认识及对今后治理河流可提供经验借鉴之处,应该在黄河文化博物馆中进行展示。

  水利部中华文化专家委员会 董文虎:

  长垣县具备建设黄河文化“一馆一园”的优势。长垣不仅具有黄河等自然资源,更具有二千二百多年的治河能力,应该藏有大量丰厚的有关黄河之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历史文化遗存。这些都是建设馆、园的资本、条件和优势。

  应视长垣可以典藏、陈列的黄河文化遗产实物情况,确定博物馆内容。黄河文化遗产,分不可移动遗产(如水工程)和可以馆藏的遗产,应视已有和发掘遗产的具体情况确定。

  应视黄河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分布状况馆园并建。如不可移动遗产(如古堤防、滩内民居村台、原始湿地等)有一定规模和文化价值,则可在分布相对集中处建“黄河水工程遗址公园”,并在其内适当地方建室内藏品博物馆。

  长垣建“一馆一园”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利用长垣去年获“国家水利风景区”这块“国字号”牌子的无形资产,创建“一馆一园”,是长垣人的聪明之举。

  长垣的黄河文化馆、园,展陈表现的黄河文化,应该以长垣的黄河文化为主。除适当介绍一些黄河一般性知识外,非长垣的、属长垣上下游地区的黄河文化不宜太多纳入展板及数字介绍。

  黄河精神就是鲧禹治水的精神,更吻合鲧的创新、拼搏、奉献的精神。古代(包括长垣)治黄,筑堤为主。鲧,是我国第一位(局部)治水成功者!“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等记载表明:“息壤”作“城”的技术,实际上就是现代使用黏土构筑堤防的工程技术,这一技术至今仍用于水工程,是一种科学的创新精神;鲧,组织民众奋起治水,使人类开始步入与大自然斗争的“水利文明”阶段,体现了一种拼搏精神;鲧,从奉尧之命治水,到舜将其流放羽山“以变东夷”,治水不是9年,而是29年,他为中华民族治水奉献了一生,还培养了一个比他更能治水的儿子大禹,是其奉献精神。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蒲含勇:

  为什么要建设博物馆?建设什么样的博物馆?怎样建设博物馆?围绕这三个问题深度思考,并特别结合建设黄河文化博物馆深入思考,以当政者的视角,从县域文化特色、人文精神、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开放等角度拿捏解读问题,确定馆园建设的构想。

  主线:传播中华文化核心要义,梳理黄土、黄河文明脉络,提炼古代、近代、现代黄河文明精华,挖掘沿黄自然地理文化表象,凝练长垣人文精神,阐释黄河文明对长垣经济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

  主题:突出长垣深度融入环渤海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向中原经济区转移的桥头堡特殊地位。

  定位:全社会各层级观众群体,国内外各界友好人士、各级各界产业人士。

  展示:突出展示长垣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成就,诸如起重机名城、卫生材料基地、防腐蚀之都、厨师之乡、美食名城等,揭示黄河文明与长垣人文精神之内在联系。

  格局:馆园结合,建设小展馆大园区,打造核心展馆,建设文化、旅游、观光、休闲一体化长垣馆园融合特色品牌园区。黄河滩区生态治理区域作为馆园核心区的外围延伸区域。

  网联:采用新媒体深度链接国际国内、沿黄省(区)、兄弟展馆、姊妹园区、未来国家公园网络体系等,强化交流,扩大影响,借力社会智源,推进持续发展。

  河南博物院 张得水:

  黄河文化博物馆是展示和传承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在此对长垣黄河文化博物馆的建设提几点建议。

  一是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为当地群众和外来游客寻找文化基因、了解地方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体现长垣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提供载体。不求面面俱到,要突出亮点,突出重点。

  二是借鉴同类型博物馆的经验,并避免同质化。目前,这类博物馆存在良莠不齐现象,应立足于自身的优势,不做大而空的所谓大黄河展,可以有一部分展示黄河自然和人文的发展史,但重点应放在长垣,只有地域性、特色性,才不会同质,便于操作。

  三是注重黄河变迁史与长垣经济文化发展的融合。可以展示水患与治河的历史,黄河的多次决口、改道对长垣的影响,长垣人民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河患中治水的事迹,治水的英雄,治水的方法,以及新时代长垣的崛起等。既要展示古代的,更要展示现当代的,尤其是近代百年或近几十年社会经济变迁。

  四是坚持文物资源共享的理念。博物馆展览,展品是关键,没有展品将无从表达。应该着手考虑如何征集藏品或展品,一方面对现有的文物进行整理和修复;另一方面需要广泛的征集。展品不一定全是珍贵的文物,甚至不一定是文物,但一定是能表现主题的内容。文物不求所有,但为所用,通过资源共享的形式来解决,包括民间收藏、馆际之间的交流、借用等。

  五是智慧博物馆观念与技术的应用。20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发展以及数字时代的到来,为建设数字博物馆奠定了基础。长垣黄河文化博物馆的建设,也可以跟随这样的大趋势,将博物馆建设与现代科技有机融合。

  河南河务局 赵炜:

  影响力,也是生产力。博物馆的定位只有做到有特色、吸引人,才能产生很好的影响力,才能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很好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

  有特色,要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吸引人,要求接地气。目前,流域内已建成的黄河博物馆有多座,各有特色。长垣要建,就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多做文章。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除兴利问题外,还有灾害和治理问题。要向世人展示国人在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让参观者认识母亲河的伟大;要向公众展示黄河的灾难和忧患,让参观者带着问题来,带着满意的答案去;要展示历朝历代,特别是人民治理黄河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让参观者体会和认识到不屈不挠、坚不可摧的黄河精神。

  博物馆的陈列重点应选取哪些?建议一是将长垣黄河文化博物馆改名为长垣黄河堤防文化博物馆。堤防,是国人的一大创造发明,也是长期以来黄河防洪的重要工程措施。长垣濒临黄河,受黄河影响最大,“垣”有堤防的意思,将黄河堤防文化做专、做精很有必要。“来长垣,看堤防”,应该成为叫得响的口号。二是要突出黄河的军事战略地位。黄河流域长达3000余年的政治中心地位,也随之使其成为群雄逐鹿,军事征伐频繁发生的大舞台。农民起义或改朝换代的战争,曾在这里多次上演;以水代兵,有计划、有预谋的扒决黄河堤防,在黄河下游曾多次发生;依靠黄河的自然之险和便利条件,开挖漕渠,戍边屯田,成为历代统治者抵御外患,或控制内乱、赢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手段。鉴于黄河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封建统治者在对其实施治理时,也不得不从王朝兴衰的社会、政治、军事角度出发,慎重处置。要站在流域的角度,站在整个国家的角度,正视黄河的问题,反映黄河的问题,让参观者在这里了解到在其他地方了解不到的内容。

  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 戴松成:

  关于长垣黄河文化博物馆建设,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博物馆选址最好在长垣“国家级黄河水利风景区”内,这里人文资源厚重。把黄河自然风光与黄河人文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文化生活化,旅游常态化。

  二是博物馆建设的五个理念,一是品牌引领理念。多大的平台造就多大的品牌。二是传世工程理念。黄河的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价值,应该是世界双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是内容为王理念。博物馆本身就是文化,又是文化产业内容。四是先策划、后规划、再设计理念。五是创意创新理念。中国已进入新时代,新时代要求创新,否则寸步难行。应当精心谋划,以内容取胜,充分反映“九条黄河”的风采:水利黄河、历史黄河、地理黄河、文化黄河、生态黄河、农业黄河、旅游黄河、环保黄河、军事黄河。

  三是博物馆定位坚持“五化”:国际化、个性化、旅游化、智慧化、产业化。

  四是发动海内外力量支持博物馆建设。

  五是启动黄河双申遗工程,通过全国政协渠道和中央和省级参事室两条渠道,积极向党中央国务院建言献策,启动大黄河双遗产工程申报程序。

  六是策划构建黄河“九个一文化旅游工程”:编辑出版33本黄河科普丛书《生命黄河》、拍摄33集纪录片《策马走黄河》、筹建“黄河书院”、筹建“黄河论坛”、筹建“大河画院”、策划举办黄河国际乡村音乐节、策划举办大型黄河实景演出《礼颂黄河》、策划举办“天下黄河——沿黄九省(区)黄河书画名家书画展”、策划举办“黄河母亲味道——沿黄九省(区)烹饪大奖赛”。

  河南文化首先抓“两黄”——黄帝文化和黄河文化,兴建黄河文化博物馆是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的黄河梦之一,研究院愿为长垣黄河文化博物馆鼓与呼。

  水利部中华文化专家委员会 张新斌:

  长垣黄河文化博物馆的建设,不仅是长垣文化工作的大事,也是我省文化强省建设,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具体行动,反映了长垣县委、县政府,以及河务部门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担当。我们在为之鼓与呼的同时,要认真分析和研究长垣建设黄河文化博物馆的可行性,将好事办好,尽早将这一文化工程构想,变为现实。

  长垣建设黄河文化博物馆的优势。一是黄河之缘。长垣濒临黄河是1855年铜瓦厢决口之后的事。在此之前,无论是早期黄河北流,还是金代开始黄河南流,长垣或在河北,或在河南,但均离黄河不远,应该说长垣与黄河有不解之缘,福也黄河,祸亦黄河。长垣最能全面体验黄河的变迁,最能全面反映黄河的深刻影响。二是黄河之痕。长垣人为应对黄河的挑战,选择了筑台盖房,筑堤护村,避水上台,这些对我们深刻认识早期中国文明的起源提供了生动的案例。长垣人的性格,长垣人的习俗,长垣人的精神打上了深深的黄河烙印。

  在长垣建黄河文化博物馆,也面临地域限制,藏品不足的影响。因此,要找寻特色,找准定位。长垣处在黄河下游的游荡性河道地段,要立足于黄河“豆腐腰”的民俗文化,打造中国第一个“黄河民俗文化博物馆”。一是要深入挖掘长垣的黄河风情,黄河村落,黄河遗痕,形成以馆为核心,以村为点,以河滩风光为片的全域黄河文旅融合格局。二是要将黄河民俗文化博物馆建成一个展示、体验、参与的现代化博物馆。三是要将事业与产业有机结合。以黄河民俗文化博物馆为品位,黄河文化为品牌,民俗文化为主线,打造“黄河故乡”的金字招牌,把长垣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来源/作者:黄河报·黄河网 责任编辑:念鹏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