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8日,云南省社科院民族学研究所景颇族研究专家金黎燕研究员与全所科研人员分享了题为“景颇族基督教与本土宗教的冲突与调试探析”的学术讲座。该讲座是金黎燕研究员长期关注的景颇族村寨宗教问题研究的田野调查成果,同时也是由金黎燕研究员主持的省社科规划课题“景颇族聚集区宗教问题与和谐社会研究”的成果。会议由郑成军副所长主持,民族学所全体科研人员参加了此次知识讲座。此次讲座是民族学所开展的“自主学习系列讲座”第6期。

 


民族学研究所景颇族研究专家金黎燕研究员(左一)作讲座  李红春/摄

 

  该讲座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研究背景,首先介绍了景颇族聚集区是基督教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传播的重要活动地区之一,基督教传入景颇族地区已经100多年,但景颇族的本土宗教信仰并没有被完全取代。作为一种异质文化,基督教在传播的过程中,它与景颇族原有的本土宗教乃至文化发生碰撞是不可避免的。以往学界从整体上认知和把握景颇族的基督教状况提供了基础。但尚缺乏针对基督教与本土宗教在整合共处过程中发生的冲突情况,进行案例研究的成果。二、景颇族基督教与本土宗教情况简介,首先介绍了景颇族本土宗教的核心观念—万物有灵。之后,从农业祭祀、疾病祭祀、婚丧祭祀、祈福消灾祭祀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景颇族本土宗教活动内容。另外,还对景颇族神职人员“董萨”的类别进行逐一介绍。相比之下,景颇族地区基督教的传入、景颇基督教会、基督教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三、研究点村民的两种宗教生活状况,通过资料数据、图片、个案等详细介绍了现今景颇族基督教与本土宗教两种势力在景颇族村民生活中的真实情况。四、基督教与本土宗教的冲突与调适情况,主要列举了集体性宗教活动中的冲突、婚丧嫁娶过程中行为方式的冲突、生产互助中的矛盾冲突、相互间认知上的冲突四个层面的冲突。通过调查分析,两种宗教冲突的原因主要在于由教理教义的差异而引发冲突、由与宗教相关联的不同习俗引发冲突、由现实利益所引发冲突等几方面。经过一段时期的整合调试,两种宗教逐渐形成一种相互尊重并存发展的局面。五、结论,通过课题研究,金黎燕研究员对两种宗教在景颇族村寨目前的情况得出的结论是两种类型并存,一种是交往分立型共处的共存状态,以帮马寨为代表基督教信徒与非信徒两种群体之间在日常生活方面保持交往,但在宗教信仰及活动方面则完全分立。基督教信徒不参与非信徒的宗教活动,包括村寨举行的传统能尚集体祭祀活动,不参与出钱,不参加分肉。另一种是交往离合型共处的共存状态,以帮本寨为代表。两种信教群体之间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交往,在宗教信仰活动方面相对分离。所谓相对分离,即在宗教活动方面离中有合。对村寨举行的传统能尚集体祭祀活动,基督教信徒不参与祭祀仪式和聚餐活动,但参与平摊费用,接受分给的牺牲肉。这种离合型共处模式的选择,是该寨基督教信徒在村寨管理活动中遭受了挤压后,为了缓解紧张关系而做出的调适性举动。总体而言,这两种共处类型的两种群体之间能够相互包容,除宗教活动之外,相互间交往密切,日常生活中不存在凸显的正面冲突。

 


讲座现场  李红春/摄

 

  报告结束后,民族学所科研人员就讲座中的一些问题与金黎燕研究员进行了互动交流。此讲座是有关景颇族社会问题的最新动态研究,为我所科研人员对景颇族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社会问题等民族学重视提供了较好的学习机会,并受到全体人员一致的好评。

  

  (民族学研究所 李红春供稿/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