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9日12日在南宁的广西民族大学召开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1年年会,会议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主办,广西民族大学承办,会议主题是“社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会议由大会开幕式、主旨发言、专题会议、专题会议代表发言、大会闭幕式、广西防城港市京族三岛、中越边城东兴市考察几部分组成。其中专题会议由“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研究”、“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族群互动”、“人类学视野下的藏族及周边民族研究”、“边疆民族与国家安全”、“散杂居民族研究”、“苗学研究”、“博物馆与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经验研究”、“现代民族学与构建民族和谐社会”、“民族间信任和谐与社会稳定发展”、“公共健康与人类学研究”、“都市人类学”、“旅游人类学”、“语言——文化人类学”14个专题会议组成。来自全国各省市区的高校、科研院所、民委系统以及民族民间组织的409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副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杨圣敏教授主持。广西民族大学校长何龙群校长致欢迎词,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黄忠彩秘书长宣读了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贺信,加拿大民族学会常务副会长致贺辞,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张昌东书记和北京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刘夏蓓所长分别代表研究单位和专家学者发言,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全国政协民宗委周明甫副主任作了重要讲话。黄忠彩和广西民族大学党委钟海青书记为国家民委“中国南方与东南亚跨境民族研究基地”揭牌。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经验研究专题会议部分专家学者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景军教授主持了主旨发言。中央民族大学杨圣敏教授作了《民族学建设中的几个问题》、浙江大学庄孔韶教授作了《灾害人类》,兰州大学徐黎丽教授作了《如何从民族学视野看待和解决中国陆疆诸问题》、中南民族大学许宪隆教授作了《文化生态学语境下的共生互补观》4个大会主旨发言。苏翠薇副研究员应邀参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经验研究》的专题会议,并做了《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拉祜族葫芦节的保护与传承》会议交流。该专题会议张跃主席带给专家学者更多思考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是否要考虑到节日保护?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需要保护传承等问题。
        会议圆满成功。据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黄忠彩秘书长总结,本次年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规模宏大;二是专题会议较多;三是参会论文较多,本次会议共收到290篇论文;四是参与单位较多;五是参会专家学者积极高,关注民族研究较多;六是会议更加贴近了社会现实问题。希望与会代表今后更好发挥人类学民族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加大研究力度、加大国际合作交流、加大培养人才,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更好地站在国际舞台上对话发展。
(文:苏翠薇/图:李如海)
(责任编辑: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