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家访谈 > 访谈

贺圣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大西南的参与

时间:2013/5/28 10:06:13|点击数:

  摘要: 中国与东盟在2002年11月正式签署5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6, 启动了这个亚洲最大、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推进, 把与东南亚接近、经济关系密切的中国西南地区推到了东盟合作的战略前沿, 对中国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和与东南亚的全面经济合作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对西南地区大开发和新发展必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大西南应当以此为契机, 推进与东南亚的经济合作, 进而推进西南地区的经济重构。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西南区域合作

  Abstract: China and ASEAN signed the Framework Agreement on Comprehensive Econom ic Cooperation in November 2002, starting to build the free trade area, which is the largest in Asia and has the most population in the world. Its advancement has pushed to strategic frontier southwest China, which is adjacent to and has close economic relations with South East Asia, bringing about enormous opportunities to its opening up and 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with South East Asia and increasing implications for its development. It should grasp this opportunity to promote its economic cooperation with South East Asia and thus its economic restructuring.

  Keywords: Ch 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southwest China; reg iona l cooperation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

  2002年12月, 中国与东盟各国领导人签署了5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6, 共同启动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进程。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新一代自由贸易区,其内容远远超出传统的货物贸易范围, 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多领域的经济合作和GMS合作等诸多领域。中国与东盟在自由贸易区协议框架内的合作还包括、但不限于金融、旅游、投资、农业、人力资源开发、中小企业、产业合作、知识产权、环境保护、林业及其产品、能源以及GMS合作开发等领域。在2001年东盟和中国“10+ 1”领导人会议上, 确定了中国与东盟在新世纪重点加强5个领域的合作,即农业、信息及通讯技术、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和湄公河流域开发。2005年11 月, 第9次中国——东盟首脑会议又提出双方加强在交通、能源、文化、旅游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2007年1月10 日, 中国与东盟10国在菲律宾宿务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 5服务贸易协议6。5协议6规定了双方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开展服务贸易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包括了中国与东盟10国开放服务贸易的第一批具体承诺减让表。根据5协议6规定, 我国将在WTO承诺的基础上, 在建筑、环保、运输、体育和商务等5个服务部门的26个分部门, 向东盟国家作出新的市场开放承诺; 东盟10国也将分别在金融、电信、教育、旅游、建筑、医疗等行业向我国作出市场开放.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

  1. 双边货物贸易高速增长。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发展十分迅速。从1991年到2007年的16年间,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以79. 6亿美元增长到1303. 7亿美元。2007 年已达2025亿美元,年均递增超过20% ,超过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的增长速度, 也高于中国总体进出口的增长速度。在东盟的对外进出口商品贸易中, 中国排第四位, 是东盟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五大进口市场;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东盟继续成为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第五大出口市场与第三大进口市场。

  2. 服务贸易方兴未艾。目前,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服务贸易数额及比重都比较小, 处于较低水平, 仅旅游业已形成较大规模。2005年中国公民首站前往东南亚国家的人数达到300万人, 占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数的34%, 东南亚国家到华旅游人数超过300万人, 约占中国入境外国游客总数的20%。中国与东盟已达成5服务贸易协议6, 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3. 经济技术合作发展势头良好。东南亚国家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重要的传统市场。工程承包是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途径, 工程承包项目的建设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项目所在国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中国在东南亚国家市场上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金额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从2002年的16. 84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41. 2亿美元。[ 1] 2005年, 中国公司在东盟十国新签承包工程合同的金额达到52. 55亿美元, 占中国当年对外承包工程总额的17. 7%。截至2005年底, 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国家签订承包工程和劳务合同总金额达350亿美元, 完成营业额共为232亿美元。

  4. 双边相互投资具备相当规模。目前已从以东南亚投资中国为主转向双边投资趋向于平衡。东南亚国家对华年实际投资金额以1998年为最高点, 达到42. 2亿美元。近几年来, 每年投资都在30亿美元左右。截至2005年底, 东南亚国家对华投资项目达26000多个, 实际投入金额共计385亿美元。由于中国沿海一些地区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已超过东南亚大部分国家, 东盟在中国沿海的投资优势已不大;而中国西部较低的发展水平和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更有利于吸引东盟国家的投资。相比较而言, 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投资则要小得多。据商务部数据显示, 截至2005 年底, 经商务部批准和备案, 中国企业在东盟10 国投资总额为10. 8亿美元, 仅为东南亚国家对华投资的2. 8%, 但实际上远远高于这一数字。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投资增长不仅潜力巨大, 而且具备了相应实力。东南亚地区正在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点区域, 东南亚国家也要求、期待中国有更多的投资, 双方投资正在从以东盟对中国投资为主, 转向趋于平衡。截至2005年底, 中国企业在东南亚国家投资设立的非金融类企业近千家。投资领域从加工、装配和生产性的小型项目, 扩大到建筑、饭店、电气、能源、矿业机械设备和运输等行业, 投资形式从直接投资发展到技术投资、BOT等多种形式。

 

  二、中国西南地区对东南亚经贸合作在其对外开放中的地位

  (一)大西南对外贸易有较快发展, 但在全国处于“弱势群体”地位

  中国西南地区, 包括了云、贵、川、桂四省区、重庆市和西藏自治区。按照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完成的5中国中长期发展重要问题6研究报告中所提出的对中国“十一五”区域规划的划分, 这六个省区将成为“大西南综合经济区” [ 2]。但本文探讨的内容, 基本上不涉及西藏自治区, 这是由于西藏的特殊区位, 其对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几乎都在印度——南亚方向。2005年, 我国对外贸易延续了2002年以来的高速增长态势, 全年进出口总额达14221. 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 2%, 比“九五”末的2000年增长了两倍。然而我国西南地区合计进出口额仅为267.55亿美元, 还不到全国的进出口总额的2%, 虽然比上一年度增长16%, 但增长率低于全国7. 2个百分点, 也低于整个西部的增幅。西南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方式, 以一般贸易为主。2005年, 西南地区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合计为189. 47亿美元, 占进出口贸易总额70% ;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合计为30. 58亿美元, 仅占进出口总额16%;其他占进出口总额的13%。从进出口大宗商品结构看, 2005年, 西南地区出口的大宗商品主要是矿产品、农产品、机电产品、轻纺产品, 进口的大宗商品主要是机电产品、矿产品、原材料及零部件。[ 3] 数据来源: 根据2004—— 2006年5中国—— 东盟年鉴6计算整理.

 

  (二)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基础和优势

  1. 地域优势。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海域相连, 陆地相接, 江河同源, 有着5000多公里边境线, 是中国走进东南亚的前沿和重要通道。中国西南地处东亚大陆经济板块与东南亚、南亚经济板块的交汇点, 是三大经济板块之间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人流的交流中枢, 在东亚经济结构中担负着联系和沟通南北经济的战略重任,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处于重要位置。广西、云南与东南亚国家接壤, 拥有中国通往东南亚国家最重要的战略通道;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水道”、昆明——曼谷公路、中缅公路、泛亚铁路的建设, 为中国西南地区拓展中南半岛经济腹地提供良好的条件。

  2. 人文相近。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各国经贸交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 世纪中国西南丝路开辟时期。长期以来, 两地人员往来密切, 有20多个民族跨境而居, 他们在生活习惯、文化传统、语言、教育等方面与有着广泛的共同点, 可谓“文化相通”。

  3. 经济资源结构的互补性。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各国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但资源构成不同,双方互有需求。资源互补将是长期的, 双方在林业、渔业、矿业等方面的共同开发有着广阔的前景。

  4. 产业结构的互补性。产业结构分布呈现阶梯形, 互补性强。新加坡产业结构高度化特征明显, 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已占居主导地位。东盟其他5个老成员国的现代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西南地区经济技术发展水平, 高于东盟4个新成员国, 在一些产业领域也优于老东盟国家。多层次的经济发展水平组合在产业结构上所体现的互补, 有利于形成中国西南区域与东南亚国家产业之间的合作。

  5. 产品结构的互补性。中国西南地区的机电产品、日用百货产品和建材、化工等产品在东南亚国家具有广阔的市场, 而东南亚国家的木材、天然橡胶、矿砂、热带水果等, 以及油、气等产品中国西南地区又有很大的需求。

 

  (三)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经贸关系现状

  近年来, 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各国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东南亚已成为中国西南的重要市场,但对各省市的重要性仍有差异。东南亚市场对各省区的重要性依次为: 云南、广西、四川、重庆、贵州。2006年云南与东盟贸易已达21. 7亿美元, 占全省外资总额34. 8% 。广西对东盟贸易为18. 3 亿美元, 仅次于云南。各省区的优势和重点也明显显现出不同特点。云南在东南亚经贸合作对象主要是缅甸、越南, 广西的合作对象是越南。四川已成为新加坡在中国投资的主要省份之一。新加坡在川投资项目2004年已达279个, 实际投资达2. 05亿美元, 四川与新加坡的贸易额也已达1. 87亿美元。

 

  三、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影响下西南地区对东南亚的经济合作战略与区域经济重构

  (一)西南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区域经济的调整与重构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动下, 珠三角和中国西南地区在与东盟发展和形成更为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从而重构本身的经济中, 各有优势和特点。它们分别主要面向东盟海洋国家和中南半岛国家, 分别成为海域和陆上与东南亚合作的战略前沿。而中国西南与珠三角不同之处, 一是它与东盟国家已有了GMS合作这样一个已经开展了16年的合作机制; 二是它们与GMS国家在自然资源上更为丰富;三是中国西南经济发展水平低于珠三角。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的推进以及广泛领域内合作的深化, 将大大改善中国西南地区在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甚至亚太经济合作中的战略地位。中国西南地区处于连接东亚和东南亚结合部和陆路中间地带, 由于地缘联系上的紧密性、双方资源的丰富性和经济上的互补性, 在整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资源流动化配置过程中, 可能成为具有“枢纽”地位的经济战略要地。

 

  (二)西南地区重视与东盟发展合作关系, 并提出各自的合作思路

  云南早在上世纪末就提出了建设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 把东盟作为云南主要合作对象。[ 4] 广西在进入21世纪以后, 尤其是2004年举办第一届中国—— 东盟博览会以来, 越来越重视面向东盟开放,在2006年提出了“一轴两翼”和“泛北部湾”合作战略, 在国内外引起很大的反响。重庆市市长王鸿举在2007年5政府工作报告6中指出, 重庆市要“积极对接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大市场”。贵州省代省长林树森在2007年5政府工作报告6中说, 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 参与国际竞争, 加强与非洲、东盟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 促进市场开拓、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四川在“九五”期间就成立了开拓东南亚市场工作领导小组, 并与新加坡联合成立了新加坡——四川贸易投资委员会。

 

  (三)西南地区在参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中存在的挑战和制约因素。

  1. 西南地区企业的规模和实力、科技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与国内强手相比, 还显得较弱。

  2. 中国西南与东盟经济合作的制度安排和合作机制建设有待推进。在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 尚未建立西南地区与东盟合作的次区域合作机制, 泛北部湾合作机制的建立以及大西南如何参与还有待探讨, 中越“两廊一圈”合作尚未全面开展。目前仅GMS合作还有较为全面的制度安排。

  3. 区内缺乏有效的整合和互动, 对外合作缺乏整体性, 尚未形成强劲的推动力。在区内合作方面,虽然西南六省区已经建立了“西南六省区经济协作” (最初是西南六省区七方经济协作), 提出过联合开拓东南市场的意见, 加强了内部联合。但是, 在国际国内通道建设、信息化建设、产业技术合作等方面仍缺乏有效整合和互动, 在合作总体战略上缺乏内部整合与完善。

  4.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尽管已经有了较大改善, 西南地区的省际、国际陆上交通干线通道等级低、支线少的状况未根本改变, 铁路总里程短、运速慢、布局不均衡、复线少等状况普遍存在。尤其是在与东南亚的边缘结合部, 形成交通上的“瓶颈”。南北交通通道和经济走廊、泛亚铁路东线建设、东南亚国家港口建设、信息化网络建设等互通的综合国际通道建设的完成尚待时日。

 

  四、对推进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经济合作的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 为推进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经济合作, 使西南地区真正发挥作为中国西南——东南亚开放的战略前沿的作用, 并以此为契机, 进而推进西南地区的经济重构, 特提出10条建议。

  第一, 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中国西南地区作为与东南亚合作的战略前沿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把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合作提到中国新时期对外开放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

  第二, 明确中国西南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目标, 发挥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战略前沿作用,加强与东南亚经济技术合作。在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体现中国国家战略目标的次区域合作机制, 充分发挥中国西南地区在发展与东盟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方面的作用, 提升西南地区在中国与东盟经济一体化建设进程中的战略地位。

  第三, 参与合作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思路: 在参与和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过程中,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贯彻安邻、睦邻、富邻的外交方针、推进和谐周边建设为指导, 充分发挥与东盟接壤或相邻的区位优势, 抓住中国和中国西南地区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抓住中国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机遇, 积极参与各种区域合作机制, 全面贯彻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充分发挥东西部合作、泛珠区域合作和西南六省区市协作在助推西南对外开放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云南、广西两省区在GMS合作中的前沿作用, 形成中国西南地区新世纪面向东南区开放的战略, 实现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的经济合作从各省分散合作向国家战略主导、区域整合转变。在更高的层次上开展与东盟国家的合作, 更好地发挥各省区市的积极性和作用, 开创中国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经济技术合作的新局面。

  第四, 合作战略的实施: 多层面推进。中国与东南亚的合作实际上包括了三个层面, 即中国与东盟、面向中南半岛国家的GMS合作和正在积极研究、可能实现的面向东南亚海岛国家的“泛北部湾合作”,以及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更为具体和实质性的经贸合作。相应地, 在国内也需要在各个层面做好工作,包括: ( 1)争取中央政府政策支持;( 2)加强西南协调和分工合作;( 3)各省市自治区政府推出合作战略行动计划、方案、政策和措施;( 4) 企业的积极参与和行动。在战略性措施方面, 中国西南可向中央建议, 在时机成熟时提出并争取亚行和东南亚有关国家的支持, 将四川和贵州也作为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重要省份, 纳入GMS合作的范围和机制, 形成更有利于中国国家利益、更能发挥大西南作用、更大范围的GMS合作。争取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与东盟国家共建经济贸易合作区、参与东南亚国家建工业和农业科技园区、设立中国西南——东盟投资贸易中心、物流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 以及共同推进中国西南与中南半岛交通网络建设和盈利化。

  第五, 坚定树立共赢观念, 创造良好外部环境。要抓住“战略机遇期”, 造就与周边合作的良好外部环境, 消除“中国威胁论”, 唱响“中国机遇论”, 贯彻中央的安邻、睦邻、富邻的外交方针, 在与东南亚的经济合作和交往中坚定树立互利互惠合作共赢观念。

  第六,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形成政府和企业互动模式, 助推企业成为区域经济合作主体。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 在区域合作和自由贸易区建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在中国西南地区与东盟合作进程中, 必须使企业发挥重要作用, 成为合作的主体。但是, 鉴于中国西南和中南半岛大部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这一区域的市场经济的成长和成熟有一个过程, 因而, 在前期必须加大政府支持、推进的力度, 依靠政府和企业的双重力量, 建立合作互动的良性循环机制。

  第七, 参与中国政府提出的中国——东盟未来15年交通合作战略规划, 加快推进西南国际大通道建设。通过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 争取中央政府的支持, 加快滇缅、滇老公路、滇越公路、泛亚铁路、澜湄航运、中缅陆水联运通道、红河航运等建设和升级改造, 以及西南地区主体交通网络的建设。形成连接东南亚的国际通道, 完善面向东南亚、南亚, 通江达海、连接周边的便捷立体交通网络。同时, 加强口岸、沿交通线重要港口和码头建设, 促进边境地区口岸城镇发展, 使中国西南——东南亚国际通道成为经济走廊, 共同建设一个关系更加紧密的跨国多边合作经济带。

  第八, 实施双向开放战略, 把面向东南亚开放与从发达国家和地区引进外资相结合, 优化西南地区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结构, 加快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 提升中国西南经济在区域合作中的分工地位。为此, 中国西南必须加大引资工作的力度, 更加注重发挥外资对西南地区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管理水平提高的积极作用。同时, 加强在自主创新、提高研发能力方面的努力, 加快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培育发展。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 扶持、发展自主品牌出口, 提升中国西南在与东南亚经济合作和区域分工中的地位和区域合作的市场开拓能力。向西南地区的周边国家输出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业项目, 如矿产开发、建筑、化工、中药加工、矿山设备制造、低压电器设备、矿业运输、工程承包等项目。

  第九, 把双方互补性强、中国西南有优势而又符合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利益的经济合作领域作为重点和优先发展领域。首先, 要积极开展资源的合作开发, 使西南地区及周边国家的水能、矿产、生物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积极参与东盟国家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的勘察和开发, 建设连接中国西南与中南半岛的油气管道。其次, 要拓宽和深化农林牧业合作。充分利用境外资源, 拓展西南地区农业发展空间, 发挥西南地区在水稻等农产品种植、良种选育和产业化、畜牧业品种改良等方面的技术优势, 发挥西南地区在烟草种植、烟草加工、林产品造纸、制糖等特色优势产业的优势。在接壤地区发展大规模的橡胶等热带作物的种植。最后, 要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5服务贸易协议6将于2007年生效的机遇, 根据中国和东盟各国在运输、旅游、电信、商务等方面作出的承诺, 充分发挥中国西南在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方面的优势。以中南半岛国家为重点, 推进与东南亚国家在服务业领域的合作, 在中国西南建设若干区域物流中心、旅游和服务吸纳中心。

  第十, 加大微观层面的工作力度, 采用切实、有效的合作方式和措施。( 1)要了解和熟悉东盟、东盟国家的经济法规, 学习和运用中国与东盟已经鉴署的有关货物贸易自由化和开展服务贸易方面的协议, 尽快提高开发东南亚市场的能力。( 2) 要关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最新进展, 了解、掌握东盟有关投资的政策, 掌握和运用好我国政府制定的投资政策和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有关政策。努力扩大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 吸引东盟尤其是东盟中较发达国家的投资并努力提高投资效益。( 3)加快和扩大双方工商界的交流, 增进双方企业包括中小企业、高科技企业、青年企业家之间的合作关系。加强双方商会的合作, 如由双方商会通过建立信息交流系统, 协助企业扩大商务渠道, 推荐合作伙伴, 提供商务咨询, 加强专业培训, 合作举办展会、洽谈会、项目投资推介会等一系列服务, 促进双方企业合作。( 4)加强合作平台建设, 更好地发挥“昆交会”和“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合作平台在促进中国西南与东南亚经贸合作中的作用。( 5)重视人力资源开发, 加强人才培训。培训可分层次进行, 培训内容可以根据对象而有所侧重。( 6 )在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条件和渠道(如GMS合作机制,中国的广西与越南, 中国的云南与缅甸、越南、泰国、老挝北部的合作机制, 以及四川省和新加坡都已有的合作渠道和机制), 开展双边合作的基础上, 还可开辟合作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世界银行. 2006年世界发展报告[M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王梦奎. 中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问题2006 ~ 2020 [M]. 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6.

  [3]韦苇.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 2006) [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4]贺圣达.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云南对外开放[M ].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3.

来源/作者:《东南亚南亚研究》 责任编辑:代丽